星濱山 ZhengbinArt

2022年1月21日

地方藝文|2021礦山藝術季:地質實驗室-山中皿

更新日期:3月 26

金瓜石過去擁有豐富的礦產,山脈中的地質與土壤,昔日成為大街小巷的地方知識學,期待透過山徑採集,尋找在地特色元素,轉化為生活器皿形象,例如:顏色、幾何、線條、肌理和造形,讓當地風情成為日常餐桌上的風景,同時陶皿中附上一則故事!

由於金瓜石過去是盛產金礦的所在地,雖然昔日的礦產不如以往,但仍看見山脈地景的通道煙管、礦產遺跡等等,現在所見的礦山仍有獨特的風貌,例如有大肚美人山、無耳茶壺山,山上有時會遇到芒花季、霧氣瀰漫,路上也會遇見黃金瀑布、黃金神社!

「即使過去的產業隨時代不再,但仍見山群中美麗的風景,期待轉為另一種存在」

土壤,製作成陶器,也可以成為生活餐桌器皿,更是讓這些風景印象存在容器之中,在飲食中都能隱約感受到礦山的自然魅力。讓這些陶器餐具組,成為帶得走金瓜石的風景,有些盤中有山脈的立體曲線、有些盤中有芒草的紋路、有些碗中有金黃色的斑點、有些杯中有白色的漸層,都是化為真實的生活應用,且是推動地方場域精神的另一種方式。


一、上山採集、共走共編地圖

跟在礦山社區的在地里長和耆老,尋找可製成陶器的土壤,將取的路徑畫成一張地圖,同時標註出GPS定位「地球的經緯度、地層高度」。


二、收集土壤、分類和加工

將收集得到的土讓,進行整理和加工,再實際執行上,可以將它作為陶土燒製。


三、設計製作生產陶器

將金瓜石所選的特色風景,設計成線條造形和顏色,透過捏製或壓印,產生紋路和效果,並燒製成可以使用的陶器皿。


四、包裝設計和陶產品

(PS:往右滑可觀覽完整作品)


五、創作過程的觀察與紀錄

這次2021礦山藝術季,共創計畫中提出「一山一家」的概念,結合當地的元素,邀請8位青年創作和當地居民合作,是好的開始,也能降低藝術家一開始對於場域的不了解。非常謝謝過程中,地質實驗室,有瓜山里張英傑里長、地方嚮導張傳益(阿西哥)的協力帶路,去找大家所稱之的「白Q土(高嶺土)」透過雙腳走在礦山,是很有「記憶」的過程,不斷在時間軸內被度量和計算,土和礦的地理位置,「東經、北緯、高度」也同時被紀錄下來,身體感和地方感,是融合一體的!一路上有探險的感覺,就像挖寶般!


【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NawrrB61oU&ab_channel=%E6%96%B0%E5%8C%97%E5%B8%82%E7%AB%8B%E9%BB%83%E9%87%91%E5%8D%9A%E7%89%A9%E9%A4%A8


【未來發展性】

1. 在地教育 / 餐桌上的運用:

結合瓜山國小陶藝教室,成為未來校園推動藝術教育的教案和教材,作為社區和學校的生活美學推廣應用,讓陶器皿成為當地生活的營造,不斷將當地「人文地產景」進行轉譯,結合陶藝創作教育,更長期的發展上,孩童陶作品可以被看見,結合產業引進周邊餐飲店家,讓人用餐也可以感受到礦山人文風景。

2. 博物館 / 伴手禮盒:

為了行銷推廣礦山特色,可參考本次創作「地質實驗室-山中皿」6件陶皿,也可以將再優化或改良,轉為觀光型商業產品,或透過本次作品進行創作智財授權,委託陶業工廠,大量生產製作,更有效打造金瓜石的特色伴手禮盒。未來,安排一年限定一款,逐年完成各種金瓜石代表的陶皿,吸引旅客「收集集點」的消費心理誘因。

3. 空間產業 / 將社區空間活化,媒合陶藝家作為旅人陶藝教室:

媒合老屋空間活化,讓陶藝工作者進駐,成為社區和博物館之間的媒介,讓大家有機會在現場體驗陶藝,也能促進空間的利用,與旅客推廣在地風景特色。同時,可結合民宿業者,歡迎住宿旅客可以待留礦山場域,享受陶創作的手作體驗。


2021礦山藝術季|林書豪《地質實驗室》

https://www.mineartfestival.com/art-project-07

藝術家│林書豪 / 星濱山共創工作室

合作單位 │DUAHO 剛剛好陶瓷器皿工作室

協力成員│蘇彥臻、林鴻叡、黃子瑜、蘇靖雯、陳品丞、陳俊諺

攝影│林沛儀

#星濱海港學校 #星濱山共創工作室 #基隆市區 #地質實驗室 #2021礦山藝術季
 

 


 

 

 


 

    10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