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地方觀察|做伙tsò-去khì基隆Ke-海湧hái-éng祭tsè  


2019年6月1日,一縷一縷的聲線在八斗子漁港中拋出,交雜著火車呼嘯、魚販叫賣、還有分不清是存在於音軌還是現場的海浪聲。聽到最後,是對基隆人來說再熟悉不過的,計程車司機「抾客」的聲音。但他口中說著的是:基隆ke-lâng 海湧祭Hái-éíng tsè 。


這是第一屆海湧祭的開場 Intro 。這類型的聲音創作被稱為環境音樂 (ambient) 。曾在基隆中山陸橋取景的電影《千禧曼波》中,林強所製作的配樂「A Pure Person」也有收錄一段搭配著電子音樂的環境音 。環境音樂利用我們對於地方的聽覺記憶,勾勒出一座城市文化的「聲景」面向。就像聽到計程車司機的叫喊,腦中就不自覺浮現在那狹長的街道上,計程車為了湊滿要去同樣目的地的客人而沿路詢問的模樣,這樣特別的營利模式稱為「撿客」,消費者同時能夠共享且不用擔心獨自付太高的金額。


這是非常基隆的景象,也是非常基隆的聲音。


這樣繪聲繪影的 Intro ,彷彿是在開頭就宣示出整個海湧祭希望推廣與深耕基隆文化的初衷。這次星濱山特別專訪了海湧祭的其中兩位創辦人,阿龐與皓皓,要跟讀者來一探創辦海湧祭背後的酸甜苦辣——到底辦音樂祭靠的是什麼樣的夢想與理念?為何對基隆這塊土地如此執著?即將邁入第二年的海湧祭對未來又有什麼樣的願景?


 

圖片來源:海湧祭 Facebook

 

「基隆ke-lâng海湧祭Hái-éng tsè」,辦場屬於基隆的音樂祭


取名總是最為令人苦惱的。「海湧」,取自海浪的台語。是成員阿龐在苦思良久時,腦中突然浮現海浪的意象,便聯想到海浪的台語「海湧」與整個團隊的理念風格不謀而合,也從此奠基了「海湧祭」的整體氣勢。


海湧祭的團隊來自四面八方,大多為年輕人,對基隆摻揉著自我情感,還有對於這塊土地的認同。其中兩位創始的成員——阿龐與皓皓,甚至不是土生土長的基隆人,卻因就讀海洋大學,喜歡上了基隆的獨有文化。但在同時,他們也意識到了基隆人口外移的問題。這導致大部分基隆年輕人的生活重心移向台北,而基隆周邊的音樂產業也因此逐漸式微,幾乎沒有一個在地所辦的獨立搖滾音樂節。


有什麼辦法能夠貢獻於當地的音樂產業,又能同時向在地和外地人宣傳基隆文化呢?一個名為海湧祭的答案呼之欲出。


雲朵吸飽海水精華,漂浮在基隆頂上不斷落雨


辦在漁港場地,完全襯托出基隆有山有海被大自然環繞的地形,即便站在遠方的海堤都能享受到另一方舞台傳遞的音樂,人們恣意的找到舒適地方聊天休息 。六月處在梅雨季節,身為雨都的基隆免不了受到天氣的影響,一整天下處在下雨的狀態令人感到齷齪ak-tsak (鬱悶),卻澆不熄聽眾的火,舞台上樂團一連串精彩的表演,有些人甚至不穿雨衣直接與雨水交融,盡情享受音樂帶動肢體上的律動。



作伙tsò-hué 講kóng 台語tâi-gí,用音樂連結推動母語復興運動


海湧祭團隊一直有在關注母語運動,現在的人若能聽得懂一些台語的涵義已經算是很厲害了,以前的歌仔戲、布袋戲、音樂、北管都充滿著濃厚的閩南文化如今與過去形成了斷層。音樂會是一個很好的媒介之一,延續新台語歌運動浪潮,去年海湧祭邀請以台語為創作的樂團:百合花,歌曲不時出現南北管傳統樂器,還有為了社會底層發聲關懷土地的農村武裝青年, 為了延續這項文化需要大家共同維護讓台語穿插在日常當中。



海湧人生期盼著我們能像「海」一樣,永遠都會把「湧」浪拍上岸


落雨lo̍h-hōo 實在si̍t-tsāi 有夠ū-kàu 麻煩mâ-huân ,騎車要穿雨衣、出門要帶傘、又可能遇到交通塞車,確實下雨天很煩沒錯,就像人生有很多煩躁的事情要處理,看著那些海湧祭的男男女女不畏風雨,照樣站在舞台下聽團、跳舞,讓我體悟到不管未來會有多曲折的路,勇敢的去面對一切,浪退潮之後還會有下一個浪會再打上來,順從自己的心,身體自然而然會產生兩倍的力氣要你好好的撐下去。


 

海湧祭Q&A


Q : 想要辦海湧祭的動機?

阿龐:一開始是因為皓皓之前在東吳大學辦過一場「吵東吳派對」,那時候腦海有個想法,若是在海大自辦一個音樂祭呢 ? 漸漸地想像到基隆四處環海這麼酷的環境,那乾脆在海邊辦吧!另一方面發現基隆目前大部分的音樂節多為政府標案補助,自然會選擇曲風老少咸宜的樂團,但其實還有很多厲害的樂團沒被人看見,因此想成為第一個搖滾音樂祭。


皓皓:因加入海洋大學新聞社而開始關注政治議題,那年發生了318學運,間接影響我去認識基隆和搖滾。開始認真了解基隆,是因為跟隨張之豪議員實習半年,在社運期間認識巨獸搖滾音樂節的主辦人音地大地,被邀約當志工,那是第一次接觸到搖滾,現場的表演深深觸動我。後來轉學到東吳大學外雙溪區,其中學校的吸菸區像是個奇特的集會所,會出現令你意想不到的人,那時候一個想法閃過,若把吸菸區變聽團場所呢?且許多在校的學生為了要聽團特別跑去台北,這個問題跟基隆一樣,才有了在東吳大學自辦「吵東吳派對」的想法,並且後來延伸到在基隆辦「海湧祭」。


Q : 團隊裡都是基隆人嗎?對基隆有什麼感受?

阿龐:團隊中也有基隆人,比如說是無妄合作社的鼓手。我自己畢業於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海大附近走沒幾步就能看見海,與台北距離不遠卻有它自己的獨特味道。


皓皓:之前有唸過海洋大學,後來才轉到東吳大學。基隆與老家高雄哈瑪星有相似的影子,「海」一直烙印在我腦海中,鹹味夾雜汽油的熟悉味道。不過基隆從火車站出來是可以直接看得到海,且市中心就圍繞著海港,這是在高雄看不到的場景。


Q : 辦海湧祭想和大家傳遞什麼理念或是未來願景?

海湧祭的核心有三個:音樂、基隆、台語,我們發現基隆市區音樂相關的產業越來越少,轉一轉黑膠唱片行倒閉後,要買到實體唱片只剩下光南了,2018年live house bar也關店,想要聽音樂看表演需要花錢到台北。海湧祭不是花錢辦活動,活動結束後如同煙火般跟著消失,我們最大目標,是為了帶動周邊商機產生工作需求,讓青年返回基隆工作,也讓外地人看見基隆。


Q : 今年第二屆的海湧祭,想嘗試什麼樣的新風格?

今年的海湧祭時間訂在9月12、13日,這次要挑戰兩天一夜,會辦更多的前導活動,希望能呈現出更多基隆的在地面向,也會跟在地團體合作,其中當然不乏與星濱山共同合辦兩場前導活動 :


《海湧祭×台青蕉×星濱山前導講唱會:吉他・藝術・家鄉-地方創生的靈魂》

透過講座分享的方式,講述基隆在地地方創生團體星濱山與高雄在地樂團台青蕉各自用活動、音樂與藝文活動的形式,在地方創生的心路歷程。同樣身為地方推廣的三個團體於基隆市正濱港邊相聚,分享各自如何用不同的途徑為地方的過去與未來盡一份心力,相近理念卻來自不同的空間的互相碰撞,為未來的藝文創作者和家園提供不同的靈感,也能藉此感受海湧祭想表達的精神。

時間:8/29 14:00-17:00

地點:星濱海港學校

費用:400元


《海湧起,漁村漫步︱正濱漁港漫遊》

將由星濱山帶領海友們在午後走訪正濱,除了彩繪屋、讓人融化的夕陽彩霞,正濱漁港還有許多歲月流過時與海激起的浪花,已過去卻美麗,讓專業的講師娓娓道出這小小漁港所被刻上也不容忘記的故事,體會這塊地上那些辛勤人們是如何站在海的肩膀上打拼。

時間:9/5 14:00-16:00

地點:正濱漁港

費用:300元



 

|黃盈禎 圖|海湧祭提供

編輯|鍾宜庭

#海湧祭 #星濱山共創工作室 #基隆 #音樂祭 #母語運動

284 次查看

精選好文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