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星濱山 ZhengbinArt

地方創生|講座側記|設計風格品味學

打造一家成功的店,充滿個人品味的風格設計是不可或缺,本活動邀請到工二建築創辦人——胡靖元,來和有意創業的創業者,以及對設計、地方創生領域感到好奇的民眾,聊聊他認為的風格店家,應該具備哪些重要元素。




 

開始之前:為什麼我們需要設計?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美感是主觀的,因此,在本次分享裡頭,胡靖元選擇以案例分析的方式,為他所經手過的眾多個案,進行脈絡梳理與統整堆疊,藉此交集出專屬於工二建築的美學,並談如何運用設計這份技藝,將這份美感實踐。


工二建築成立在2014年,團隊秉持「以人為本」的心念,將這份核心放置於都市、建築或是私人個案,無論案件規模大小,在這場域裡,都會涉及到各領域專業者,以及各個層面的溝通合作,因此,人本是不可放棄的底蘊。在實務上,團隊背景也因而趨向多元,有建築、工業設計和劇場等專業者,偶爾也有跨國工作者一起合作,作品在臺灣各地發酵。


胡靖元說,我們應該把設計當作一個「動詞」,它讓我們能夠去想像其中每個環節,在意那些人們覺得難以解釋、不夠精確的複雜事情,而這些複雜可能隱含著關係與人權、關係與都市,甚或小到一些物件、器物等等。正是由於觀察到這些微小細節,讓他看見了可能性發生的起點,從中開展出某些空間設計,欲把複雜的事說清、說開。


對他而言,所謂的設計和風格,不只是人們在視覺上看到什麼而已,而是希望在都市與社會、自然與土地之間,找到一個平衡,呈現出設計師於理性和感性之間,核心所想的關懷,是什麼樣子的狀態。


 

定義狀態:打造「在地再現」的風格

經過幾年的累積,工二建築整理出足以詮釋自己的四個字——「在地再現」,英文定義為“ thing in itself ”。胡靖元認為,在地不一定代表一個地方,它可能是一個空間、一個物件,而那本身就是「一個自己」。


聽起來很抽象,不過就好比我們每天出門前,會進行一連串梳理自己的動作,刷牙、洗臉,選一件自己喜歡的、適合今天心情與場合的服裝,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做這件事,這件讓自己「再度呈現」的事。


回過頭來,面對建築和空間設計,也可以用一樣的眼光去看待。胡靖元例舉了一個曾經做過的案件,是位於臺北市大同區的私廚甜點店HUGH,由於空間位在老街區,團隊第一眼就看見讓他們相當頭痛的街道使用方式,然而,他們決定先不帶批評地去觀察,發現街區裡有許多牽線、外推窗、外推花台,還有因應時代變遷,反映電量需求增加而出現的電掛表,又或者因為氣候而延伸出的雨遮,以及都市計畫的觀念轉變,所新增的塗刷人行道。


從看見開始,瞭解了空間所處的原本條件是什麼,接著才去思考,我們所希望打造的那個新空間,在這城市裡又該如何定位?團隊透過與業主對話、搜尋意圖,認知到對方設想的存在,是老街區中「一片安靜角落」,接下來,設計師就得去發想,該怎麼把這份期待和現有的街景放置一起。胡靖元認為,去定義清楚的界線,反而可以跟這個城市共生,最終,在這個案件裡,他採取了「退縮」的方式,在不碰到既有的柱子、電表、滅火器等等前提之下,將門面內縮,並且在窗戶的設計上增添打霧效果,既保有私廚的隱私和安靜,又仍可以看見外面的街景,兩者交融在一起,同時也擁有美的距離。



(圖片來源:HII, 工二建築 、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再現之後:工二美學是「歷久彌新」

針對基隆在地的案例,胡靖元分享了剛完成不久的「希望之丘防空洞」。在每個設計落下之前,胡靖元和團隊還有一個重要的流程,是為這些空間設定出專屬的故事文本,作為大眾重新認識空間的基礎。而要定義出故事,首先設計師要做的,是大量的資料閱讀與處理。


位於中正公園下方的信二路防空洞,為人工開鑿之洞穴,二戰期間為臨時指揮所,由於防空洞的內裡是自然岩壁,坑內潮濕、經常滲出水,回到第一步在地再現的堅持,如今我們該怎麼看待這個防空洞,它與基隆有什麼關係?這個問題問下去後,團隊開始查找歷史。調查後才知道,原來現在的基隆是一個「人造的基隆」,根據過去資料顯示,小小的漁村碰上了港運的吞吐,造就現在基隆港海岸線的轉變,現在所看見的邊界都是填海造陸所致。


而在經過日本治理、國民政府接手後重新整治,從耆老的口中瞭解到,原先過去蜿蜒、可以自由進出穿梭的海岸線,如今已變化成一條僵硬筆直的線,反而是一個限制,基隆人無法再直接親近海港,即使這個港貢獻了產業的繁榮,但繁榮卻是基隆人永遠的鄉愁,如今只能夠凝視。


回過頭來觀察防空洞,胡靖元說明道現在的防空洞其實已和常民生活連結在一起,居民會在洞口停放機車,然而防空洞之所以會出現,也是歷史造就的結果,因此,團隊結合了基隆史實、基隆印象,希望透過防空洞作為一個節點,來連結過去與現在。


「在山海的另一頭,看不件山底的邊界」,工二團隊將海岸線、加上山與洞穴,將幾個邊界的秩序疊合在一起,再把基隆的燈塔印象,以及鐵殼船的元素融入,最終定義出空間的存在、賦予它一個故事文本,稱為「光落下的時刻」,將這七十多年來基隆的歷史、氣味,甚至當時防空洞所蘊藏的情緒,一一再現。


同時,也在這個過程裡,加上對現在和未來的嶄新期待,包含塔與光的意象,團隊在天然岩壁上增加燈光設計,呼應光的導引,再來加入船殼的設計,作為接水台,去承接天然岩壁流淌下的水,一切的迴向,是透過光與塔,希望指引人們再次看見那段歷史的筆直與曲折。


(圖片來源:HII, 工二建築 、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結語:設計是共構的過程

胡靖元不希望設計變成速食,他提議在每一次練習、設計之中所做出的決定,都需要具有一個長久的生命,也就是工二所稱的歷久彌新:「一件事雖然被用了十次,但我們不斷在優化、更新它,最終造就了” long life design ”。」


從胡靖元的個案經驗中談美學與風格設計,回到一般人,無論是創業者抑或設計者,其實最初我們都是從「觀看自身」出發,例如我有產品、我有很好的流程跟管理等條件,我們得先看見自己有什麼,才去思考所想像的最終成品是否有辦法實現。


這些條件都和過去所累積的歷史、時間和關懷有關,每個人可能只有幾項專業,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委託別人來合作,因此,設計或者說把想像實踐,實際上是一個「共構」的過程。不過,在這個過程,我們也很需要場域中每個位置上的夥伴,都能夠掌握好自己的任務,彼此互相做向上管理,明確表達出自己的需要,就可以協助整體的合作更聚焦,完成作品的速度也因此可以加快。最終,在共構的核心精神裡,胡靖元以一句話作結,他認為關於設計,每個人在其中所花的時間,不僅是為了創造一間三十坪的店,而應該期待它可以映照出在地再現和歷久彌新。


 

指導單位:國發會

主辦單位:星濱山共創工作室

.

工作站據點:星濱海港學校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393巷30號2樓

電子信箱:zhengbinart@gmail.com

相關聯絡:02-24636930

28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entarios


精選好文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