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星濱山 ZhengbinArt

地方觀察|海上裁縫師-用漁網編織的濱海日常


「姑不利將網振動,舉網針接西東,天河用現做橋板,全精神補破網。」這是來自鳳飛飛的「補破網」,也是在地漁網老師傅小莊老闆最喜歡哼的歌,也似乎道盡了每個漁網老師傅對於漁網技藝的專注。


因為基隆山多腹地少,所以房子的格局多是門面窄版屋內狹長的形式,來到正濱漁港更不例外,海與山的距離最近為四十公尺;可想而知能運用的空間更是有限,漁港周邊依然有不少修繕漁船的相關行業持續經營;工作的範圍自然位處彈丸之地。



 

正濱漁港目前剩下三間漁網店在進行漁網訂做與縫補業務,隨著季節變換;訂製的網也有所區別;好比目前6月開始是透抽的季節,於5月時師傅們便陸陸續續編織補透抽的網目,做好出貨的準備。一件漁網需要結合上兩種以上的網目,才能確實地在進入海中適當地展開進行捕撈。


小莊老闆是宜蘭人,年輕時與表叔移居到正濱漁港學習漁網編制,隨著漁港的吞吐量大;小莊老闆與哥哥隨即做起漁網頭家生意加入正濱漁港這漁業大家庭。



 

基隆的漁業以拖網漁船為主要項目,而一組拖網基本長度是兩百米。在正濱這樣腹地有限的場域,漁網店自然是狹長形;站在每一間漁網店的入口階能一眼望進屋子最深處,兩旁邊的牆面則是堆滿漁網至底端;房子的中間必須留出空間,作為兩百米漁網縫補的工作台。在正濱漁港通往和平島的路上,有一間莊姓兄弟合開的漁網店,除了符合上述標準格局之外,他們的漁網店還加碼一座防空洞在正後方,乍看像是隔出來的漆黑倉庫;每當日頭正盛,陽光從房子隙縫灑落,方能清晰地看出後門外銜接防空洞的山壁痕跡,莊姓兄弟的魚網店真是“深不可測“!


莊姓兄弟來到正濱漁港時,正逢漁業發達之際,當時又以「拖網」漁業最為盛行;不止基隆漁港業務量大,台灣從南到北的景氣都一片叫好又叫座,漁網師傅的工作範圍遍佈全台灣港口,漁網師富時常流動至他方支援。其中以南部訂製「圍網」的工作最需要大量人力;南部圍網的規模比基隆的拖網大上幾倍;如此一來勢必要坐在地板上長時間與網目為伍。



拖網又分為單船拖網和雙船拖網。

發明即是創作,小莊老闆在久坐的工作時段中開發了一張椅墊!

小莊老闆的創作理念是這樣子的,為了方便移動與舒適性,並符合編漁網的高度,便自行開發改良。到了今天,他得意地拿起四角框並強調:『為了坐起來更加舒適,自己請木匠師傅將框內裡邊緣刨出30度角的斜面;外誆等距離切出凹痕來相緊網繩,這樣的改良讓椅墊較符合臀部的曲線,舒適久坐的編網』。另外,若是再講究一點,小莊老闆強調選用的網繩的顏色與材質韌性都必須考量,達到美觀的效果。



誕生的不止是一件件的漁網,而是以漁網為底生活為本的日常小物-「椅墊」。
誕生的不止是一件件的漁網,而是以漁網為底生活為本的日常小物-「椅墊」

 


因為漁港的沒落,在正濱這一帶從事漁網訂製的店只剩下三間。他們除了接漁網訂製與修補工作,也將這編網技術發展至運動網目上,像是棒球、網球與高爾夫球等等都需要透過編網師傅的巧手進行加工。



 

雖然小莊老闆開發的椅墊並未公開販售,但好東西總是隱藏不了他的光芒,許多尋求在地元素的業者或是想開發商品的年輕人陸續上門請託老闆來製作。雖然老闆嘴巴都說「沒在賣啦!」、「做好玩的」。但是,每每有人讚嘆起來,小莊老闆臉上總會浮出『得意』兩字。


 

除此之外,小莊老闆也和國立海洋大學共同開發「實驗型漁網」,協助學生採集海洋生物。其中,為了採集海洋中的土壤,在編製漁網方面就需要借助小莊老闆的專業判斷,組合出合乎海洋研究使用的網目,什麼樣的網徑可以掏出海底土壤,又在海底拖拉過程不易受損,以及網目四周應該組合多大的網目,方能在海洋移動過程中順利延展開來。


星濱山團隊與小莊老闆交談中延續傳統漁網技藝    尼龍漁網上一個個菱形稱為「網目」

                        如同眼睛一般,再經由老闆巧手讓網針

                           穿梭在靈魂之窗勾織完成


 

而現在也有很多設計科系學生或是周遭的商家也會跟老闆接觸,希望能慢慢轉換這個在地技藝,星濱山共創工作室也與老闆合作推出漁網的燈飾,並持續研發新的產品,除了希望大家來到這裡觀賞藝術品跟美好的環境,更希望透過這些物件,讓城市的人們對這些技藝有更深一層的理解也在家中放上一盞關於海的風景。



葉雨涵、陳虹儒、黃盈禎

攝影周丞甫、劉人傑、涂佳豪



618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精選好文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