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星濱山 ZhengbinArt

工作坊側記|來自職人的邀請-海港再設計系列線上課程

2021年4月到6月台灣疫情爆發,許多產業被迫停工,星濱山也不例外,

開始得面對線下轉換到線上的介面與方法,

於是展開了以「來自職人的邀請-海港再設計」為題的系列線上工作坊。


配合永晝海濱美術館第一檔展覽「那些漁港人們的日常故事people to people」,

讓參展創作者深入在地考察,認識在地職人的獨門技藝和海港故事,

並延伸出一系列從職人身上所學習到的精神、技法、素材,

去設計工作坊的課程教案,讓學員在家裡就能感受到海味。


 

系列1:海港五金創作學 線上工作坊

材料包|正濱漁港在地五金送到家

第一場工作坊我們以正濱漁港常見的五金零件為出發點,探索每個零件在海港的使用文化。


星濱山邀請的工業設計師------楊水源,擅於物質文化研究與人造物件解構挪移,同時賦予作品全新的功能性。剖析、解構、重組,透過帶領學員進行一連串的創意思考,讓海港五金能有更多使用變化的可能性,並喚起大眾對平凡物件的想像力。課程安排上,水源設計了三個階段性任務,讓大家循序漸進地進入五金創作的世界:


▎step1:Collect 採集

「採集」是觀察生活中的五金並拍照紀錄,在觀察的同時思考它的功用與造型原由。在線上分享會上,大家觀察的五金方向都各有特色,有人留意外型罕見的、有人偏愛許多歲月使用痕跡的,也有人發現五金原料的多元性。經過第一階段的觀察,現在見到日常中的五金零件都會多看幾眼。


▎step2:Analyse 拆解

「拆解」是要了解各自收到的海港五金零件的名稱和功用,並分析拆解它的功能性。希望透過這個過程,能讓大家與附近五金行的大哥大姊交流,觀察港邊停靠的船隻,並實地走訪正濱漁港。


呼應這樣的立意,學員們也在分享會上提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物件的名稱都很容易在網路上得到解答,但如何使用的情境圖和詳細使用方式都無從查證,大家也因此體會到即使有網路,實際走訪仍是必要的。



▎step3:Twist 挪用

透過前面一連串觀察,來到最後一關「挪用」,要將組合包裡的物件重組拆解,賦予它們全新的使用方式。可以改變外型、與其他零件組合,但同時又不偏離它原有功能性的本質。


「海港五金創作學」除了讓大家透過五金的視角去探索正濱漁港,也希望大家重拾對日常小物的好奇心與創造力,將設計脈絡與創意思考像五金零件一樣接合進我們的日常,讓生活有更多不同的可能。


 

系列2:自宅的鎖管料理 線上工作坊

第二場工作坊,從海料師出發,希望將在地海口味送到大家的手上。而提到海料,鎖管絕對是第一直覺會聯想到的漁產,料理方式多元,冷凍保存容易,亦是在地家庭冰箱裡的常備食材。


這次工作坊我們邀請到了八斗邀友善餐廳 - 戴秀真,將簡單好上手的海味料理訣竅交給我們,就算是廚房初心者也絕不會手忙腳亂,一起來看看她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鎖管菜單吧!


▎First course:乾煎鎖管

秀真為大家設計的第一道菜單是無需調味的乾煎鎖管,不用放油也不用加鹽,只須注意鎖管不需要退冰,直接放在平底鍋上煎煮並注意火侯即可。乾煎等待的時間學員們也能線上彼此交流或發問。例如:煎到什麼程度才算完成?若放了油會有什麼影響? 秀真也會專業的一一為大家解答。


無調味乾煎能帶出鎖管天然的鮮甜和鹹味,加熱時冒出的陣陣香氣也讓人驚豔。





▎Second course:油漬鎖管

油漬是西方國家保存食物的一種方式,也能在油裡添加各種調味,類似常見的醃漬品,最大的不同

是油漬品的油能夠再利用,作為料理用油或沙拉涼拌都可。


拿出材料包附的玻璃空瓶,加進適量的油,再將乾煎完成的鎖管挑選幾隻排列整齊地放入,最後再放進準備好的香料,九層塔、白胡椒、迷迭香…任何自己歡的香料都行,秀真自己則是準備了自家種的紫蘇葉,直接從盆栽上現採,非常新鮮。




與海鮮最配的非啤酒莫屬!將油醋醬淋上乾煎鎖管品嘗,直接咬下或配生菜沙拉都很美味,油漬鎖管也能搭配切片麵包,沾上浸滿香料味的橄欖油後,麵包也多了一番風味。秀真邀請學員們開啟視訊鏡頭分享彼此的烹飪成果和過程心得,大家都驚豔於無調味鎖管的口感與風味。周末的夜晚,工作坊在充滿成就感的歡笑聲與撲鼻的香味中落幕。


 

系列3:正濱漁有線公司 海味風鈴線上工作坊


第三場工作坊回到港邊的廢棄線材,線料們甚至還聞得見"天然"的氣味,準備帶著大家在家中展開一場聽得見濱海氣味的海味風鈴工作坊。


程講師由參與永晝海濱美術館的藝術家《臉頰緊貼地球》(吳有容、林詩樺)擔任,前面主要先介紹駐地期間他們觀察到的正濱漁港。其實參與駐村之前,曾以遊客身份拜訪過,在漫步過程中意外發現港邊有許多神秘的線團,不僅有臭味、還有油污漬、藻類。好奇的他們把線團拎回去整理後才發現裡面蘊藏各種線材(金屬,鉛條、塑膠…等),在拆解的過程,也慢慢發現人類對海洋造成的傷害,如:漁撈破壞海底生態、廢棄線團成為海洋索命網。也因此他們決定以線團作為創作的元素,集結大家的力量成立「正濱漁有線公司」,希望讓人們可以更加關注海洋環境議題。


▎開箱!海味風鈴驚喜包


由於材料多半來自海洋廢棄物,故每個人拿到的會有些許不同,成為獨一無二的材料包。


老師開箱完材料包後便開始進行海味風鈴製作的第一步!隨後學員們也開始動手編織,可能平時手藝訓練有素,許多人進度都超前,但過程中也發生許多有趣的事情,例如:太過緊張不小心把兩根線針都扯斷;有人因為覺得太醜所以剪掉重新編織;還有人開發屬於自己的編法。透過拉菲亞草的粗細、環繞的技巧、疏密、個人的喜好與標準…等等也讓各自的風鈴,除了海味,也慢慢有了自己的韻味。


▎突襲式快問快答變成在地美食大搜查!


在漫長的編織過程中,老師們除了關心學員們的製作情形,並予以解說外。星濱山也以突襲式快問快答採訪起老師,殊不知,才剛問完第一題「對基隆的印象?」,老師回應了駐村期間喜愛的在地美食後,也意外引起學員們的熱情討論。因有許多學員都與基隆有一面之緣,有的是到外地工作、有的是嫁到基隆、有的本身就喜歡去基隆旅遊,透過"吃"這件事情也意外讓大家產生許多的共鳴。


※聊天推薦清單:吉古拉、蛋腸、基隆三寶(馬路進辣椒醬、紙包醋、馬記香油)、姨媽的鹹粥(炸魚、炸甜不辣)、仁愛市場大腸圈。


而老師們也分享在駐地期間被漁夫大哥邀請上漁船用餐的故事,正濱漁港大多都是近海的漁船,漁民大多都是外籍勞工,每次出海大概都要十幾天,回港也是生活在船上、岸邊居多,但因漁船會晃,所以船上的生活物品、用品都會特別固定,或以耐用器材為主。而從事漁撈產業,餐餐也都免不了有最新鮮的海鮮可以食用,包含生螃蟹、鯊魚肉等等,非常豐盛。


另外也有請學員們分享他們在此次參與的心得,或在基隆的小故事,大家都侃侃而談自己的感受,有人提及自己本來就有關注漁工的權益,聽到老師的分享很有感觸;也有人因為這次的編織體悟到「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更柔軟一點,不要用剛硬的態度看待每件事情。」;還有人分享從小到大基隆的變化,從潮境公園的轉型、降雨量的多寡等等,也帶大家共同回顧屬於他的生活故事。


雖然此次大家無法面對面對談、交流、共同製作海味風鈴,但最後大家拿著各自的海味風鈴合照時,還是很感動!但正如學員們曾說過的:「幸好改成線上,不然我就無法參加了。」,拜科技便利所賜,至少讓大家能有個愉快的周六相聚。盼海味風鈴能持續帶給大家力量,也希望大家有朝一日能帶著風鈴一起來正濱漁港體驗真正的海味風情!



 

我們有緣線上再見:)






文 | 陳品丞、陳俊諺

編輯 | 鍾宜庭

圖 | 楊水源、詹佳和、李筱沅、江柏萱、徐莘、陳品丞、劉上萱、孫于甯、林鴻叡、陳虹儒


185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精選好文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