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星濱山 ZhengbinArt

國際藝文資訊|北布魯克林區的藝文空間連線


住在有著不夜城之稱的紐約,人們永遠不會感到無聊,只會有選擇障礙。


那天,獨立策展人Kari Conte帶著我們一行人快步在北布魯克林區穿梭,選擇說快步,不僅是真實表達我對於那天的速度記憶外,也可以說是整體紐約給我的感覺。步調非常快,似乎有什麼東西在後頭追趕,不斷地往前推進。或許也是這般快速的變化,總是吸引一批批朝聖者前往駐留。


Kari是Rethinking Residencies的發起人,這個進駐平臺是2014年由16間位於紐約的藝術進駐單位所組成,彼此間分享資訊與資源,透過對話觸發更多對於藝術進駐的思辨與發展。那天她為我們精心安排的參訪行程以布魯克林區為主,其中兩個單位介於東威廉斯堡(Williamsburg)與近年很潮的布希維克區(Bushwick)之間。


第一個空間Amant,隱身在工廠區中,2019年由藏家出資成立的空間,是布魯克林在地的建築設計公司SO-IL所設計,兩棟簡約的建築物相鄰對街,要不是旁邊建築物有色彩繽紛的塗鴉牆,低調的設計很容易擦身而過。或許這也是設計的用意,通過一個小門後,進入到一條帶狀混泥土的小路,這樣的轉折瞬間讓心境放慢,也勾起探索空間的慾望。整個場域包含展覽空間、表演空間、咖啡廳、圖書館、藝術家交流區、辦公室等,在設計上也巧妙的區隔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



當天總監Ruth Estévez很快速的為我們介紹空間以及最受藝術家關注的進駐計劃。他們的工作室與研究進駐計劃(The Studio & Research Residency Program) 提供三個月工作室空間,同期可以接待四位,分為春天與秋天兩個時段。雖然是新興的空間,但已有很高的知名度,每年總是收到上千份來自世界各地的提案,機構邀請國際評審協助挑選最後獲選名單。如同計畫名稱,機構鼓勵進駐者放慢腳步,強調過程大過於產出,鼓勵進駐者專注在更多的思辨和探究創作更核心的價值。


 

第二個空間是台灣藝術工作者應該很熟悉的ISCP(International Studio & Curatorial Program),目前台灣文化部每年定期公開徵選台灣的策展人和藝術家前往駐村。而當然不只台灣,全世界許多國家或者是私人單位也都是ISCP的合作夥伴,固定選送藝術工作者進駐交流,1994年至今將近30個年頭有超過1800位進駐者在此駐留過。以前就常聽人說,在紐約進駐最為人津津樂道地方不是他們如何把你照顧得無微不至(我想那從來沒發生過),也不是工作室有多豪華,而是他們如何把人脈網絡帶入,讓進駐者與在地/國際的機構總監、畫廊負責人與策展人碰面,開一扇窗後,接下來就各憑本事。



Amant和ISCP走路大概就是10分鐘的路程,一個區域若有超過兩間以上的藝文空間,很容易帶來群聚效應。假設我們以Amant作為中心點,30分鐘的步行路程也可抵達不少其他空間,數量似乎也一直在成長。或許也因如此,2023年5月19日, Amant, the Bushwick Brooklyn Public Library, Eyebeam, International Studio & Curatorial Program (ISCP), Light Industry, St. Nicks Alliance, Union Docs, and Wendy’s Subway 這幾個單位組成了北布魯克林區的藝文空間連線(North Brooklyn Cultural Syndicate),當天開啟第一場的空間開放日。這樣的同盟初期很草根也很有機,但在打團體戰的今日,這樣策略絕對是正確的方向。


 

圖文/洪秉綺


獨⽴策展人與專業藝術行政,現任台灣藝⽂空間連線TASA協會理事長與自己人策展團隊成員。曾任竹圍工作室營運總監、台北紅館主任。畢業於英國倫敦金匠大學(Goldsmiths)文化產業碩士,研究游擊式文化在仕紳化空間的政治關係。近年想透過不同的體感經驗探究感知與情緒。


34 次查看0 則留言

コメント


精選好文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