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地方創生|展覽側記|港口街角博物館


探索正濱漁港&和平島的山與海


基隆正濱漁港與和平島一帶,歷史上具有臺灣史的縮影,也是全台最早唯一具有國際連線的港口。近四百年前(西元1626年)西班牙和荷蘭相繼以此作為亞洲航海貿易的據點,且於日治時期曾為北臺灣第一座現代化漁港,然而隨著漁業沒落、人口老化、政策轉變,漁港已不見昔日光彩,僅剩少數的漁船、修造船廠、加油站還在運行,過去的榮景只存在於當地耆老記憶中,本次計畫思考如何保存在地傳統記憶,並以藝術方式呈現在社區之中,達到永久保存,並提升在地深度旅遊的層次。


本計畫由文化部、基隆市文化局、中正區公所與長期於正濱、和平島蹲點深耕之青年團隊「星濱山共創工作室」採用公私協力的方式,借由團隊多年深耕在地之基礎,並與青年創意人才進駐之合作,透過藝術共創與在地社區串連合作擾動在地,將過往近七年地方扎根及盤點基礎的「基隆正濱漁港」漁港文化資料庫再整合,串聯港口空間進行街區策展。本計畫今年度(2024年)透過五場街區採集工作坊、介紹十個亮點街區招牌、四條山與海的地方探索路線,及十三位在地職人店家的訪問,呈現街區博物館概念,期待大家能再發現這座港口的生命力。




港口波波-街區採集工作坊 

7/17(三)、7/19(五)、7/24(三)、7/31(三)、8/2(五) 10:00-12:00


在正濱生活久了,會開始習以為常每天眼前的景色,但實際上,這裡仍然有人來去,仍然有我們所不知道的人事物,因此,本計畫前期我們號召同樣在這裡居住的孩子們,也開放國小高年級到研究所的同學們報名,跟我們一起走入街區,挖掘每天經過的小吃店、雜貨店、工廠等等,去了解過去到現在經歷過了什麼,有什麼我們所不知道的事呢?也透過採訪聊天的過程,一起練習勇敢對話!




藝術轉譯作品


本計畫同步也邀請4位藝術家針對在地影像、在地人肖像、街角招牌、行動成果進行轉譯與紀錄,

透過他們的巧手,讓街區的人事物變得活靈活現,並增添了活力的氣息。



藝術家01|曾靖富Ching Fu Tseng


我們邀請了創作者,拿起相機記錄下街角巷弄的真實畫面,屬於地方的故事我們會繼續說下去,也期待明年能再與大家看見更多地方的精采瞬間!




藝術家02|艸文子Tsao Wen Zee


我們從13間採訪店家內精選了10間在地店家,以「中正路393巷」作為第一年街角招牌示範巷,邀請創作者運用插畫轉譯學員們訪調出來的店家代表物,成為每個店家的特色招牌,期待大家搭配摺頁與現場走訪,認識屬於地方的小故事!




藝術家03|謝于安Yu An Xie


「港口波波-街區採集工作坊」最後總計採訪正濱、和平島地區13間店家,訪談過程中,總會有那麼一兩句話,從受訪者口中輕輕地說出,但重重地打進採訪者的心裡,我們將採訪過的採訪者,透過似顏繪的方式記錄他們的樣子,在搭配那句擊中心房的語句於摺頁及展覽呈現。




藝術家03|張屹Angliex


影片呈現了今年度港口街區博物館計畫執行過程與創作者歷程,透過影片,更深入了解今年的計畫吧!



指導單位:文化部、基隆市文化觀光局

主辦單位:基隆市中正區公所

協辦單位:星濱山共創工作室、基隆藝術聚落共創協會

Comments


精選好文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