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防空洞的印象為何呢?你可曾想過防空洞的無限可能?
滿佈基隆大大小小的防空洞,是歷史的痕跡,也是乘載上一代回憶的奇幻空間。
也許大家對於防空洞的印象總是潮濕且陰暗,
然而這些空間內蘊藏著無數的故事,也曾有過不同的面貌,
透過《化被洞為主洞》團隊撥開防空洞外陰暗的迷霧,
帶領我們一起走入一段段的故事中。
防空洞|像血管一般藏在基隆的山與家屋之間
stop1.百年防空洞
穿過鐵支路,沿著小巷走上去,來到了此次走讀的第一站 ——「百年防空洞」。
「百年防空洞」曾是日治時期作為前基隆海軍醫院病患避難的防空洞。當臺灣不再遭受戰爭侵擾後,閒置的防空洞成為了社區陰暗且髒亂的角落,更有不良分子聚集於此抽菸吸毒,文安里里長與居民討論後,在防空洞內加裝了電燈,添了一點橘黃色的暖光,並掛上照片及文字解說其歷史背景。從此,它不再是居民感到害怕的陰暗通道,而是能走進舊時代的時空隧道。
在探訪百年防空洞的過程中,陸陸續續也有許多居民進出其中,退休後的防空洞,再次發揮了它不一樣的價值。
stop2.許梓桑防空洞與古厝
在基隆廟口夜市不遠處,沿著攀附小山坡的階梯上行,映入眼簾的便是由磁磚壁畫妝點的「許梓桑防空洞」。
許梓桑防空洞為通道型的防空洞,防空洞數個入口外各有一防爆門保護躲在洞穴的民眾免受爆炸波及,而退役的防爆門如今搖身為一堵堵的藝術品,磁磚壁畫為基隆當地藝術家王傑,率領40餘名年輕人,納古厝、蕨類、蝙蝠、蝴蝶等為元素,以「基隆八景」為主題,共同創作而成。壁畫如同防空洞向過路人發出的對話框,說著:「嘿!我在這!」,抓住了過路人的注意力,而其典雅配色及極具特色的構圖,令人忍不住駐足好好觀賞一番。
而在防空洞不遠的高處上,坐落著一幢充滿年代感的古厝,其便是基隆市歷史建築「許梓桑古厝」。幾乎只剩下外牆的古厝,搭配攀附於其中的植被,佐以空氣中所散發的寧靜,釀成了一種遺世獨立的遺跡感。建築物如其名,即是日治時期當地仕紳許梓桑之故居,於其當時,因古厝坐落小山頭上,可眺望不遠處的基隆港,景緻之美,擔任服務鄉里的公務員並協槓詩社「大同吟社」社長的許梓桑,更於其中吟詠了不少詩篇;然而,家族搬離並遭受空襲後,閒置的古厝逐漸變得髒亂,不捨文化資產淪落至此,當地青年組織《基隆青年陣線》因此發起「許梓桑古厝打掃」行動,一點一滴拾回古厝之往日風采與歷史記憶,並且透過舉辦各類藝文活動,帶領民眾一同感受古厝之美、躍入歷史之河、洄游至古厝的每個歷史片段。其中也舉辦了「防空洞酒吧」及「防空洞劇場」等活動,向民眾展現防空洞的無限可能。
stop3.民防中心防空洞
接著來到位於仁愛國小後山的一處防空洞,有別其他多為閒置狀態或是作為通道使用的防空洞,此防空洞是仍為政府所使用的,即「基隆市政府民防管制中心」。這裡是萬安演習時,基隆市長下達演習命令與施放警報的所在地,平常則作為警察局辦公室使用。基隆市內從前作為躲避戰爭用的防空洞,目前多為閒置狀態,暗示著我們似乎也漸漸遺忘當初受戰爭侵擾下的臺灣,然而作為萬安演習指揮中心的民防中心防空洞,則像是在提醒著我們戰爭的可怕、莫忘那段砲火攻擊下的歷史。
stop4.愛七路防空洞
連日的陰雨濛濛,使得基隆大大小小的巷弄變得濕滑,大家無不提心吊膽地走上位於愛七路小巷弄中的防空洞。這個位在愛七路小巷中的防空洞,就在一個小坡道上方,洞口正對面即是一棟住宅的後門。那天,住宅內的老奶奶好奇地透過紗門與我們對話,從對談中其實不難察覺老奶奶對於防空洞的不確定性與恐懼,老奶奶說,應該要有人定期整理並巡視這些防空洞。確實,無人管理的防空洞大門深鎖,只有野貓以及惱人的蚊子可自由進出,深鎖的柵欄似乎也阻擋了人們認識防空洞的慾望,黑暗彷彿可將好奇心及一切光亮吞噬。
stop5.劉銘傳路防空洞
時間還算充裕,因此在前往最後一站前,還順道參觀了劉銘傳路階梯巷弄內的防空洞。一抵達只見防空洞洞口已被砌成一堵磚牆,完全無法看見內部,然而卻見導覽解說員默默地將最上頭的磚塊取下,並打開手電筒照向防空洞內部,邀請我們一窺洞內究竟,大家各個受好奇心驅使,接二連三地墊起腳尖窺視洞內光景,待滿足完大家的好奇心後,導覽員再將磚頭整齊地塞回原處。如此輕易取下的磚頭著實讓大家又驚又喜,但卻也同時反映著管理單位對於防空洞疏於管理的現實。
stop6.智慧里防空洞
最後一站我們來到了位於智慧里的防空洞。智慧里的防空洞並沒有設置鐵門,是可以自由進出的,內部為紅磚結構,非常的穩固。在前往防空洞的沿途中,可以發現智慧里非常用心地在營造社區空間,而防空洞,也曾是社區努力經營的空間,社區曾將防空洞清潔整理一番,並利用防空洞內的空間舉辦活動,甚至是作為展覽空間,讓居民走入並認識防空洞。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因為防空洞為私人土地,目前另一邊的洞口為建商所封起,社區也就失去了一個防空洞活化再利用的機會。
防空洞的下一步,該往哪裡去?
《化被洞為主洞》團隊提到,在走訪基隆各個防空洞並與當地居民對話時,了解到其實防空洞對於老一輩的居民而言,是滿載回憶的地方,因為洞內陰涼,所以小時候時常在裡面玩耍或是休息,也曾三五好友搬幾張椅子坐著談天說地,度過悠閒的午後。然而戰後防空洞並無積極用途,大多是設置了鐵門不為外人所入,上一代的記憶也因此被塵封於內。透過這次的走讀活動,看見了防空洞的不同可能,藉著了解防空洞的過去以及現況,開始期望那些閒置並被民眾所懼怕、甚至是遺忘的防空洞能夠有不一樣的未來。
對於防空洞有所好奇,想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追蹤化被洞為主洞的粉專哦!
願有天那些沉睡的洞穴能再次被喚醒。
文|戴語萱、陳虹儒
攝影|陳虹儒、賴珮萱
編輯|鍾宜庭
Opmerkin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