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生活側寫|盛夏紀行-國境邊沿的自我探循


從一開始決定要到正濱換宿時,除了日常的工作之外,該如何妥善運用這長達一個月的時間以深度探索過往未曾企及的東北角地帶變成為相當重要的課題。而正值換宿即將進入到尾聲,便決定趁著兩天的假期沿著濱海公路繼續騎下去。


這次的旅行從正濱出發,一路沿著水湳洞、南雅、鼻頭角、福隆、馬崗等東北角的各個港灣以及石城等地,最後到達礁溪。除了一了完整走完東北角的目標,同時也是第一次騎進宜蘭地區。大概是因為有一段時間沒有騎長途的緣故多少還是有些不習慣,不過迎著海風與盛夏的藍天,仍舊還是蠻舒適的感受。


台灣最東邊、在站裡就能看到一旁的太平洋與遠方龜山島的石城車站
 

放逐到《國境之東》——馬崗漁村


騎車從水湳洞到頭城間的濱海公路不禁讓人聯想到村上春樹的《國境之南,太陽之西》這部作品——即便這段路位於國境的東北端——或許是發想於台二線間夾雜的峭壁、草原與一望無際的海,莊嚴而寧靜的海。


靠近三貂角的濱海公路彎道

《國境之南》這部作品訴說著書中主角試圖在多變的社會之中尋求自我價值與意義的過程;而嚴格說起來,這段旅程事實上也和《國境之南》一書中主角所要尋找自身價值的過程相當類似,所要探循的意義與價值本身是不甚精確的,或許必須經過相當長時間縝密的思維運作、咀嚼之後才能夠明確地定義,然而似乎仍舊能夠在旅途之中抓到點什麼樣的東西。就像海對我而言是一種沈靜象徵的存在,遠離都市的塵囂獨自地跑到國境邊的小港灣獨自佇立,吹著海風望著藍天與海,過去的生活裡所一再尋求的也是這樣的過程。


在三貂角底下的馬崗漁村在這樣的發想之下似乎也正是尋求自我秘境的理想型。相較於水湳洞遺跡的壯觀感,這座位在台灣最東端的小漁村則顯得幽微,生物多樣的潮間帶、路旁隨行的街貓以及因應強勁海風所拓展的石頭屋,寧靜悠美而迷人。


然而也能夠注意到在這樣美麗村落的背後,卻也因為建商的入駐而幾經挑戰。目前仍舊正針對土地與建築的文資身份之間進行相關的訴訟。要如何妥善在保存地方文化資產與開發之間取得平衡仍然有待長時間的對話與溝通。但是無論最終結果如何,在當前能夠在馬崗享受著彌足珍貴的謐靜,著實也是酷熱夏日裡難得的享受。


通往馬崗漁村的連絡道路,一旁的海蝕平台也是馬崗漁村的獨特地景之一
 

或許是過往沒有太多的機會有這麼長的時間待在基隆——無論是住在台北或是新竹,迫於時間與交通工具的缺乏,即便要來基隆泰半也只能一日來回沒有辦法造訪太多地方——也因此對於基隆和東北角地區的認識也多半僅止於電子地圖上的扁平式的線路;然而在基隆有據點之後,也得以擁有更多的時間能夠投入對東北角各區域的探索。


其實無論是換宿的工作亦或是對周圍區域的實地踏查,透過實際的親身進行的行動、走訪與體會以和社會接軌,對於自身在未來的發展規劃以及知識的建構積累都是相當不可或缺的元素,同時也是對特定產業與地方發展最能夠直接且立體認識的方法。


然而如何在旅行途中透過所見所聞重新認識這個地方?又該如何更近一步地瞭解這些見聞並內化成自身的知識建構?同樣也是途經此地的旅人可以細細思考的課題。出於篇幅的關係,在這裡儘管只有點出對馬崗地區的迷人,然而在台灣東北角境地的各個漁村聚落卻也有著屬於自己的特色,村落間緩慢的步調同時也是讓自己在日益多變的社會之中重新調整自身步調的絕佳地域。



對東北角有興趣的你不仿也可以開始著手規劃,下次就從正濱出發,沿著濱海公路,來一趟屬於盛夏的浪漫旅行吧!


 

攝影|李權峰

編輯|鍾宜庭







*馬崗漁港內的九孔池


#東北角 #濱海公路 #馬崗漁村 #正濱換宿 #水湳洞 #南雅 #鼻頭角 #福隆

385 次查看

精選好文

bottom of page